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已约定的试用期能延长吗
一般是试用期不可以延长。但如果劳资双方协商达成一致,且延长后的试用期仍在法定试用期期限内的话,那么还是可以延长。
《劳动合同法》第19条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其目的在于确保用工稳定性,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不可单方任意延长劳动者的试用期,但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适当延长试用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试用期要不要签合同?
试用期是要签合同的。在试用期,劳动者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实践中,确实有不少用人单位口头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但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后用人单位认为试用合格,就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认为不符合录用条件,就解除劳动关系。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是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不存在试用期一说。用人单位只约定试用期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不存在试用期,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将按照事实劳动关系进行处理,单位往往要“吃亏”。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首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旦确定后,双方均应严格遵守约定。用人单位可以因劳动者的工作表现优秀决定提前结束试用期,但不可以随意延长。若劳动者已经从用人单位离职,之后再次入职同一用人单位的,此时需要根据劳动者离开公司的时间长短、以及再次入职的岗位性质进行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再次约定试用期。如离职时间尚短,且再次入职岗位与之前的岗位相同或者相近,则不应再次约定试用期。
一、单位申请行政复议需要携带什么材料?
单位申请行政复议需要带上申请书、营业执照等材料,向行政机关提交,然后等待复议,行政机关受理后对申请事项进行调查,在规定期限内出具行政复议书。单位被行政机关处罚后,拿到处罚书有异议的,可以去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合伙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以核准登记的企业为申请人,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代表该企业参加行政复议;其他合伙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行政复议。
申请人书面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中载明下列事项:
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所、邮政编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邮政编码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被申请人的名称
3、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
4、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5、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
二、申请行政复议时效怎么计算?
1、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2、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3、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
4、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6、被申请人能够证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单位被处罚,拿到行政处罚书后半个月内有权申请行政复议,单位经办人准备好申请书及证据材料,向上级机构用书面方式申请,之后等待复议结果。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单位还可以提出行政诉讼。如错过行政复议的时效,单位就无需再申请,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