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撤销医疗事故鉴定可以吗?
发生医疗事故后,如果就医疗事故发生原因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机构会在一定的期限内出具鉴定报告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纠纷的证据,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后,原鉴定有错误的,就会撤销原鉴定结论。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专家鉴定组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过。鉴定过程应当如实记载。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二、医疗事故鉴定材料都有哪些?
(一)进行医疗事故责任鉴定需要准备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二)进行医疗事故责任鉴定需要准备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三)抢救急危患者,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四)进行医疗事故责任鉴定需要准备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进行医疗事故责任鉴定需要准备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鉴定结论的作出应当以超过半数专家的意见作为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在鉴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每一位专家的意见,对于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判定依据等,应当让每位专家鉴定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每位成员的意见详细记录。
一、二级医疗事故责任主体是谁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我国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规定:
(1)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医疗事故补偿费,由医疗单位支付给病员或其家属。病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不得因院方给予了医疗事故补偿费而削减病员或其家属依法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补贴;
(3)病员由于医疗事故所增加的医疗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
二、医疗事故构成要件是什么?
1、主体要件: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主体是指行为的实施者、责任的承担者,故医疗事故的主体可分为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这是因为医疗活动主要是由医务人员完成,但由于医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如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相关后勤工作的配套支持等,医务人员无法控制,而均需医疗机构来组织完成,因此,医疗机构理应成为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又可分为行政责任主体与民事责任主体。
2、医疗行为发生的场所要件。即依法取得执业许可或者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事故。非法行医的机构和人员出现医疗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
3、医疗行为的违法性要件。医疗行为必须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4、医疗行为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的结果要件。
5、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要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不法行为与患者遭受的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6、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具有过失要件。
所以造成医疗事故后肯定会追究对应的责任,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医护人员,那么都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处理,二级医疗事故还算比较好,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那么情况可能会比较好处理些,该赔偿的赔偿,该解决的解决一般就没多大的问题了。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