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医疗事故纠纷诉讼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1、起诉
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规定期限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规定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规定期限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规定期限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规定期限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规定期限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裁定:送达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1)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本人或近亲属或其代理人包括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2)有明确的被告(就是医院、诊所)。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就是要被告赔多少和凭什么要他赔)。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医院、诊所所在地)。
综合上面所说的,医疗事故发生纠纷之后是可以利用诉讼的方式来进行解决,但一般在处理时也需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流程来,需要先给起诉状,只有获得法院的认可才可以获得受理,所以,在处理时就需要结合实际案件情形来,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胜诉权利。
一、医疗纠纷就是医疗事故对吗?
医疗纠纷不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属于医疗纠纷之一,医疗事故是由医务人员过错造成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的责任。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目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在实际生活中,发生在医院的民事纠纷并不少见,新闻在屡屡爆出发出,医疗事故的频频发生,让人们对医患关系产生了担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主体】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二、对医疗事故如何处理?
步骤一: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步骤二: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步骤三: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步骤四: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之日起10天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有关条例的,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有关条例规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医疗上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要分清楚医疗事故跟医疗纠纷的区别,因为两者在处理时候的方案和鉴定都是不一样的,要时刻记住除了民事诉讼必经的程序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程序,有些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