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我国晚婚年龄的界定与规定
在我国,《民法典》并未对晚婚年龄做出具体规定,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政府提倡和鼓励的结婚年龄。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男性达到25周岁,女性达到23周岁,且双方均为初婚,才能被认定为晚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方为再婚,另一方为初婚,即使初婚的一方已达到晚婚年龄,也不属于晚婚的范畴。
以下是一些关于晚婚的具体规定
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
初婚年龄的判定不以举办婚礼的日期为准。
法定结婚年龄是《民法典》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晚婚年龄则是计划生育法规所提倡的结婚年龄,在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基础上各往后推3年。
婚假工资的计算方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但必须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果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则该规章制度无效,对职工不具有约束力。如果单位强行按“土政策”执行,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并要求单位赔偿损失。
以下是一些关于婚假工资计算的规定
如果劳动合同有约定,则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如果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则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则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劳动者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职工享受三天的婚假。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有明确答复,即“根据《民法典》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