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有的夫妻在离婚时为了能够多分得财产或者少承担债务而去伪造夫妻共同债务,这样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另一方的合法利益。
那么,针对于这种情形该如何去处理呢?
根据民事证据规则,从维护夫妻共同财产的安全性出发,防止一方恶意举债,在诉讼中提出一方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的,应承担其举证责任,人民法院应对债务所形成的有关事实、性质等综合审查判断。
如果确实存在虚构债务的情形,首先该债务一方是不用承担的,其次,因为行为方违背法律,故应当承担相应的处罚。
具体分析:首先对于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以一方个人名义为日常生活所需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偿还其债务的,法院在审查后应予以支持。
但是,很多时候夫妻一方在向债权人借钱的时候往往是仅写个借条而已,一般不会去写明资金的用途,即使是正规点的借款合同,也仅仅是写上资金周转或者经营等,不会写明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况,且一般借款的金额都比较大。
这样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下就会导致债权人要求其配偶承担还款责任的时候,法院就有可能不会支持,因为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生活所需所负的债务,债务人以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偿还其债务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当然,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这就需要在一方借款的时候,如果资金打入了共同开办的企业或者共同经营的事务,或者资金直接进入了另一方的账户等情形就比较好举证,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证据就比较麻烦,并且有的时候还是打入了其他第三方个人的账户,这样确实也有可能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就真有可能是故意虚拟债务,转移共同财产的。
如果真的是借贷,建议债权人要求借款人配偶双方签字,作为共同借款人在合同上签字并按手印,即便是没有用到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这也能说明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如果逾期还款,也是可以要求夫妻双方共同还款的。
以上就是对离婚期间虚构夫妻共同债务怎么办的解答,在实践中,复杂的案件远比我们理论上讨论的要多得多,很多离婚案件中,也存在夫妻一方通过虚构债务的方式来要求对方偿还的情形。
对于存在这种情形的,我们可以根据夫妻双方间的忠实义务,以及配偶权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维权。
重婚是指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当然这里的结婚是指现实中的结婚。
那么,如果是在虚拟网络中结婚会构成重婚吗?
一、网上结婚会构成重婚吗?
重婚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指已结婚的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二是指“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指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重婚是有配偶的人再与第三人建立夫妻关系的行为或者有配偶的人与他人未结婚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前者是法律上重婚,后者是事实上重婚。
而无论是法律上重婚还是事实上重婚,都是指现实的行为而不包括虚拟的行为。
因此,与他人在网上结婚的行为是不会构成重婚的。
二、重婚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要区分重婚罪与有配偶的妇女被拐卖而重婚的界限。
有的妇女已经结婚,但被犯罪分子拐卖后强迫与他人结婚。
在这种情况下,被拐卖的妇女在客观上尽管有重婚的行为,但其主观上并不是故意性的重婚,与他人重婚是违背其意愿、是他人欺骗或强迫的结果。
2、要区分重婚罪与临时姘居的界限。
姘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而临时在一起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不构成重婚罪。
最高人民法院1958年1月27日在《关于如何认定重婚行为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如两人虽然同居,但明显只是临时姘居关系,彼此以‘姘头’相对待,随时可以自由撤散,或者在约定时期届满后即结束姘居关系的,则只能认为是单纯非法同居,不能认为是重婚。
”
3、从情节是否严重来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在实践中,重婚行为的情节和危害有轻重之分,如果重婚行为情节轻微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所以,当事人涉及重婚行为的,并不一定就构成重婚罪,只有情节严重,危害性大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以上就是对网上结婚是否会构成重婚的解答。
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重婚行为都构成重婚罪,这就需要当事人以及法院加以区别。
一旦认定构成重婚罪的话,则就会涉及到刑事犯罪的问题。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