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如果开发商违约怎么赔付?
在购房的时候,有购房合同的,在购房合同中,是有明确的交付时间的,如果超过交付时间的话,会有相应的赔偿,就像买房子的时候,交了定金之后,会要求多少天之后交首付,这个都是有明确的合同规定的,一般购房后,交首付只有10天的时间。所以,针对于违约交房的话,需要查看具体的购房合同的明细,如何赔付,并拿着合同,要求开发商履行合同的条款,进行赔付。
二、哪些情况属于开发商违约
1、逾期交房。
延期交房算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开发商违约情况了,不过延期交房根据时间的长短也要划分严重程度,如今大多数新房都是期房,但是购买期房的话确实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其中逾期交房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风险。因为有很多购房者是租着房子等新房子的,逾期不交房会使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变大。
2、与约定不符。
很多开发商在销售房屋的时候都会夸大房子的一些优点,故意避开房子的缺点,开发商违约的情况还包括,购房人收房后发现房屋的品质与当初合同约定的不相符。具体情况有很多种,比如面积有出入(大于3%)、窗户的弧型窗变成平面窗、水电气未能到户等等,这都属于开发商的违约。如果是因为一些细小的质量瑕疵导致与合同约定的交房标准不符,则不应当看成是开发商的违约。
3、宣传与实际交付的房子不一致。
除了开发商的承诺之外,开发商对外的宣传也会存在虚假的成分,包括房子的地理位置、基本价格、面积、户型、装修标准、小区绿化、物业管理、周边配套等与实际不符。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售方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
4、不合理收费。
购房者一定要对购买房屋需要交哪些费用了解清楚,购房者在买房时还需要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收费情况,哪些费用该收而哪些费用不该收。比如,收费时不能收取一年以上的物业管理费,也不能收取超出公摊部分的费用,更加不能强行收取办理房产证的手续费等等,如果开发商单方面发生这些行为,则属于开发商违约。
依据法律规定,如果开发商违约,可以要求其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造成的实际损失及可得利益损失,并额外要求其承担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了解哪些情况属于开发商违约,情况属实的可以依法到法院起诉。
一、如果开发商违约不赔偿怎么办?
开发商违约没钱赔偿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开发商,让法院强制执行开发商财产赔偿,也可以向法院申请开发商破产,进行破产清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第二条 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第七条 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
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二、违约的构成要件
1、行为
也就是一方当事人必须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违约行为只能在特定的关系中才能产生。违约行为发生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着合同关系。如果合同关系并不存在(如尚未成立,或已被解除,或被宣告无效),则不发生违约行为。
2、过错
即违约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这也是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当事人违约可能有各种原因,如不可抗力、对方违约等。因这些原因引起违约,当事人不能承担违约责任。只有因违约当事人的原因造成违约责任。因此,违约当事人要承担违约责任,主观上必须要有过错。而在双方过错的情况下,过错的大小是其承担违约责任大小的依据。
3、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指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害和其他不利的后果。从权利角度考虑,只要有违约行为,合同债权人的权利就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其损失即已发生。在违约人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不必考虑对方当事人是否真的受到损害及损害的大小;而在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情况下,则必须考虑当事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害。
4、因果关系
即违约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违约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只限于因其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其他损失,违约人自然没有赔偿的义务。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对这两种损害违约人应赔偿。
开发商违约的话,开发商是要对业主的损失做出相应的赔偿,具体赔偿金额要由双方来进行协商或者是根据合同的内容来进行确定,双方之间如果达成一致只可以进行赔偿事宜,如果双方打不成一致,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