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案由规定需遵守:法定原则、公平原则、公开原则🌟 裁

2025-09-22
文律师
文律师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民事公益诉讼概念是什么?

事公益诉讼概念是:为保护公共利益提起的诉讼,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主要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英烈保护、国有财产保护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法律赋予了公民或者社会组织这样的权利,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促进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

二、确立民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一)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的缺失,导致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整体有效性不足。

我国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虽然业已形成由宪法、单行法规及其他部门法进行各层面保护的实体法体系,但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使我国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程序立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导致确认在实体法中规定的各项公共权益缺乏实施的程序保障,在公共权益受损时不能妥善加以解决,在无形中放纵了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当程序的保障,导致各项关于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制度的规定过于形式化而缺少可操作性,从而在整体上大大削弱了我国公共利益保护法律体系的有效性。因此,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加强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程序保障,是从根本上遏制破坏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增强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体系的合理性、高效性、有效性的需要。

(二)民事公益诉讼是公众参与保护公共权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同时也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

一方面,民事公益诉讼旨在追究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其效力不仅向前发生,使提起诉讼的特定当事人及最近范围相关当事人的社会公共权益损害得以赔偿,同时基于判决具有的扩散性,使民事公益诉讼的效力亦可向后发生,从而可以有效预防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另一方面,民事公益诉讼的任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私权纠纷的解决,它隐含着对各种与社会公益有关的间接社会关系的调整,为全体社会确立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指南,确认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并推动既有相关实体法律的发展。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各部门的公益保护职责更趋向于一种部门利益的争夺,在行政力量不足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权益的情形下,由公众力量介入尤为必要,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可以保护特定当事人,也可以使广大公众的社会公共利益得以维护,并能够推动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公益法律制度的发展。

(三)我国的现行民事诉讼法律规定不足以保证公众参与社会公共权益的保护。

社会公共权益是公民个人权益的集合,因此,公众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天然积极性。我国的现行法律并非没有相关的规定,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但这种检举和控告通常被理解为在行政措施层面上向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告发。从此层面而言,公民的检举、告发活动只是充当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一条线索来源,公民的检举、告发归于国家管理。应当指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已规定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但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有限,且与之相配套的管辖、资格认定等制度缺失,加之代表人缺乏实体的处分权,导致代表人诉讼不足以代替民事公益诉讼成为保证公众参与保护社会公共权益的方式。

(四)确立民事公益诉讼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和节省诉讼资源、降低诉讼成本的需要。

一方面,确立民事公益诉讼首先需要确定该类诉讼中的原告资格,以确定民事公益诉讼的启动条件。在我国,由于民事诉讼法对诉讼启动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以原告不适格为由不予受理的情形难以动摇,与不得拒绝审判原则相悖。因为拒绝审判,就等于无条件地宣布原告的失败。因此,确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放宽民事诉讼的原告资格,不仅是保护社会公共权益的需要,也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从诉讼成本而言,确立民事公益诉讼能够以最低的诉讼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诉讼效益。在一定层面上,民事公益诉讼可使多数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纠纷主体的诉权得以集中行使,减轻了法院在审理群体性民事纠纷诉讼主体众多产生的压力,简化了诉讼程序,加快了争议的解决进程,减轻了当事人的各种负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司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起到诉讼经济的作用。

从字面上可以知道与公益诉讼相对应的概念是私益诉讼,区别是公益诉讼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权益。民事公益诉讼也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一种诉讼类型,需要按照普通的诉讼程序进行。每个公民都有维护社会合法权益的权利和义务。


一、民事案件案由规定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需要遵守的原则有:审理案件过程需要保证公平公正;审理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为是为了解决纠纷;确保结果充分考虑双方的合法权益;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民事案件案由,是民事诉讼案件的名称,反映案件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人民法院将诉讼争议所包含的法律关系进行的概括。

二、民事案件的案由的认定标准

1、民事案件案由应当依据当事人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确定。

鉴于具体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争议的焦点可能有多个,争议的标的也可能是两个以上,为保证案由的高度概括和简洁明了,民事案件案由的表述方式原则上确定为“法律关系性质”加“纠纷”,一般不再包含争议焦点、标的物、侵权方式等要素。

2、对少部分案由也依据请求权、形成权或者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标准进行确定。

考虑到当事人诉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具有复杂性,为了更准确地体现诉争的民事法律关系和便于司法统计,《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在坚持以法律关系性质作为案由的确定标准的同时,对少部分案由也依据请求权、形成权或者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标准进行确定。

3、对适用民事特别程序等规定的特殊民事案件案由,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直接表述。

三、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注意事项

1、有利于当事人准确选择诉由;

2、有利于人民法院在民事立案和审判中准确确定案件诉讼争点和正确适用法律;

3、有利于提高民事案件司法统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有利于对受理案件进行分类管理,为人民法院司法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在一起民事诉讼案件中,案由是十分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指双方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的纠纷产生,这个纠纷产生的原因,指的就是案由。在法院对于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依照案由,秉着一定的原则进行审理,尽最大程度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更多 法律 相关法律知识

离婚协议不履行赔偿处理🔍起诉离婚需结婚证吗?📜
一、丈夫**可以要求离婚吗夫妻结婚之后,一方如果有**行为,可以要求离婚。具体可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协议方式或者诉讼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在协议离婚下,要求夫妻双方能够协商达成一致,包括自愿离婚的一致、共
2025-09-22
民事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债务督促程序案件类型📜28字以内
一、民事公益诉讼是什么意思?公益诉讼是一个与私益诉讼相对的一个概念,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对违反法律,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5-09-22
民事公益诉讼详解📚诉讼机关揭秘🔍28字以内🌟
1.上诉人(一审原告):(1)个人:姓名,性别,生日,民族,职务,住址;(2)法人:公司名称,公司住所地,法定代表人。2.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同上。上诉人xxx不服xx市xx区人民法院20xx年xx
2025-09-22
督促程序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民事执行监督法律规定包括什么?
我国的公益诉讼是不会判刑的,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按
2025-09-22
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规定📚民事证据若干规定全文📄💼
公益诉讼是一个与私益诉讼相对的一个概念,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对违反法律,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
2025-09-22
环境公益诉讼规定详解📚管辖法院确定指南💡📝
民事执行监督法律规定包括:抗诉、检察建议、监督意见、纠正违法通知、暂缓执行建议。《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该条明确规定了国家监督权对民事诉讼领域的监督。根据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