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离婚法院怎么判决
实施家庭**,或虐待、遗弃家诉讼离婚也需要冷静期吗庭成员,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如果夫妻之间、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实施家庭**的行为是经常的、一贯的,已严重伤害了夫妻感情,虽然经法院调解教育,被实施家庭**的一方不予谅解,坚持离婚,应判决准予离婚。
如果一方有**行为,受害人需要治疗的、因家庭**失去工作或者影响正常工作的,以及在财产利益方面受到不利影响的,在财产分割时应得到适当照顾。因此,无过错方可以多分财产。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二、**离婚也有离婚冷静期吗
夫妻因一方家庭**而导致离婚的,并不适用离婚冷静期。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由此可见,离婚冷静期仅仅适用于协议离婚方式,对于诉讼离婚是不适用的。因此,**离婚没有离婚冷静期。
虽然《民法典》中新增了离婚冷静期,但是诉讼离婚并没有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对于存在**、遗弃等双方达不成离婚一致意见的情形下,可以选择诉讼离婚。如果有一方遇到**,应当注意收集**证据,如通过报警、验伤等方式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离婚,争取尽快判离,而不是不切实际地跟对方拉锯式谈判。离婚冷静期只是给那些冲动离婚的人一剂后悔药,而不是家庭**的庇护所。
一、老公**靠什么证据
在所有婚姻的重大过错中,**属于最没有文化最没有涵养最粗暴的行为。**可能构成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等罪名,如果手段残忍致人重伤,可能判处无期徒刑。遭遇**之后,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居委会、妇联组织求助,以便保留书面证据,同时保留被打伤的照片,验伤病例等证据等,子女、邻居也可以出具证言。
下面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家庭**:
1、证人证言
发生家庭**时有可能会被其他人员目睹到,比如说小区的保安,比如说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家中的朋友还有保姆或者是邻居等等。
如果这些人曾经亲眼目睹过家庭**的发生,那么可以尽可能早的和他们做一些沟通工作,或者委托律师以调查笔录的方式向证人进行取证。
2、报警记录
如果家庭**发生后,曾经报过警,那么警方那里会有出警记录,通常警方对家庭**的处理会有一整套法定的程序,警方通常会在派出所对施暴者和受害人分别进行问话,并制作笔录。
3、验伤报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治疗的凭据。
如果受害人受伤了应当由公安机关出具法医鉴定的介绍信,对伤情进行司法鉴定,同时受害者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那么治疗时还会有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的收据以及病例。
这些书证都应当好好的保留,包括受害人后期的持续性治疗,有关书证也应当妥善的保存。
4、视听资料:
(1)如果受害人和施暴者之间发生纠纷时,曾有过通话录音,那么这个通话录音也可以作为附着的证据,或者是双方在谈到协议离婚或者是赔偿事项时,对方在谈论当中对施暴的行为并不否认的也可以做通话录音。
(2)被对方殴打后如果拍摄过相关照片的或者说有视频录像资料的也可以作为家庭**的证据。
二、遇到家庭**的求助方式
1、可找各镇(街道、园区)妇联等妇女组织对你的丈夫进行教育和劝诫;
2、可到本地派出所报案,请他们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你的丈夫进行处理,并要求留下笔录;
3、如果女方受伤了,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诊断,请医生出具详细的伤情证明,并请人拍下伤处的清晰照片,保存好;
4、女方可以到法院起诉他犯伤害罪,并到有关部门申请伤情鉴定;
5、如果女方正在遭受伤害、无力自卫,可拨打110报警;
6、为了永远摆脱这种痛苦,女方可以和丈夫离婚。
根据规定,夫妻因一方**而导致离婚的,可以要求施暴一方承担损害赔偿。但实施家庭**导致离婚的,在离婚损害赔偿标准上与前两种不同。赔偿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如,医药费、误工费等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也是根据造成损害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赔偿数额的。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