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民事上诉后多久开庭宣判?
法律上没有规定开庭时间,只规定了案件审结时间。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民事上诉的理由有哪些?
1、上诉人认为原裁判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裁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所谓认定事实错误,是指原裁判对案件事实作出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认定;所谓认定事实不清,则指原裁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缺乏充足、可靠的证据,所得结论含混不清,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2、上诉人认为原裁判适用法律有错误。衡量案件的质量有两个基本的标准,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如果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了,不仅直接违背了“以法律为准绳”的诉讼原则,而且会造成实体处理结果的差异,导致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失当。因此,上诉人可以此为由提起上诉。
3、上诉人认为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影响到案件正确判决的。程序违法的情形主要有: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未开庭审理即作出判决的;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从司法实践看,程序公正并不必然导致实体公正,但是,却可在极大的程度上保障实体公正。
综上所述,当事人拿到一审判决书后不服,可以发起上诉,准备上诉状起诉到上级法院,具体开庭时间没有规定,上级法院受理后择机公布开庭时间,经过法院审理,在三个月内审结,出具二审判决书。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二审判决就是最终的结果。
一、法院起诉民事案件一般多久开庭
法院起诉民事案件的,没有明确规定何时开庭,一般是根据案件的情况来确定开庭时间。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对于一审民事案件,应当开庭审理,但对开庭时间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情况来确定开庭时间,在开庭时间确定后,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然后诉讼参与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参加庭审的,正常来说,对于简单的案件,是比较快开庭的,对于复杂的案件,开庭的时间是比较迟的,毕竟复杂的案件,开庭前的准备是比较久的。
二、民事案件延期审理的情形
人民法院在确定开庭时间后,有特殊情况的,还可以延期开庭审理的,延期开庭审理的,应当将延期的信息告知诉讼参与人,民事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综上所述,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何时开庭时没有明确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情况来确定开庭时间。对于简单的案件,开庭时间是比较快的,对于复杂的案件,开庭时间就会比较迟,比较复杂案件的庭前准备是比较久的。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