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申请禁止探视孩子可以吗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主要是:
(1)探望一方对子女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
(2)探望一方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的。
(3)探望一方有严重的健康障碍,威胁子女健康的。
(4)探望一方存在严重品质缺陷直接威胁到子女健康或者安全的。
5、探望权人有借机藏匿子女的企图或行为;
6、探望权人多次采取非协议或非法院判决的时间和方式滥用探望权;
7、与父或母生活在一起的再婚配偶及其他的家庭成员虐待或歧视子女;
8、探望权人探望子女后,恶意地不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时间将孩子送回直接抚养方;
9、其他严重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符合以上中止探望权情形之一,可以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权。但是当中止探望权的情形消失后,要恢复探望权行使。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二、申请中止探望权的条件:
1、中止探望权行使必须由有权提出中止请求权的当事人依法向法院提出申请。
2、有权申请中止探望权的,包括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还有其他队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
中止探望权是处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拥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有权申请禁止探视权。私自禁止探视权违反相关规定,如何申请禁止探视权还是要咨询专业的律师走相关的法律程序。不管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还是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
有时候有些父母的探视会对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于是有监护权的都会进行申请,申请没有监护权的一方不可以探视孩子。这个时候,如果禁止探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法院是会批准的。
探视权需要经过对方同意吗
1、探视权不需要经过对方同意。《民法典》中探视权不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这是法定的权利。
监护人只是取得了监护权,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望权是不会因此改变的,而且拥有监护权的一方还需要承担自己的协助义务,约定好探望的时间和方式,不能阻拦对方和孩子见面。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2、在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况是下禁止探视的。
这是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如另一方有严重的**或**倾向,解除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安全就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令。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3、基于身份权的产生,更多地以被动的义务形态出现的探望权利,兼具权利和义务的双重属性,首先,探望权是一种法定身份权,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但在强调父母的探望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探望权作为父母照护权的内容更主要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相应地,作为未成年子女应该享有探望父母的权利,作为成年子女应当承担探望老年父母的义务,未成年子女虽然没有完全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但具有一定的意识和情感,能够对父母的关爱做出本能的辨认。
所以说,在司法实践中,当当事人行使探望权时,对方不能阻止,并尽到协助的义务,除此之外,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离婚协议中一方放弃探望权,另一方放弃请求支付抚养费的约定,当一方以此为由拒绝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探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主张享有探望权的一方,要提供证据证明另一方存在拒绝自己行使探望权的行为。
(3)被告享有为阻止原告行使探望权和原告行使探望权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抗辩权,如果被告不能举证证明存在以上阻止一方行使探望权的理由,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综上所述,这个探视权是属于法定的权利的,就算是离婚之后也是可以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也是可以去探视小孩的,因为监护人只是监护的权利是不可以阻止对方来探视的,当然如果这个探视是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是会给禁止探视的。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