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民事经济纠纷被告答辩状范文怎么写?
答辩状是被告、被反诉人、被上诉人、被申述人针对诉讼状、反诉状、上诉状、再审申述书的内容,在法定时限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回答和辩驳的文书,是诉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之一。其内容和格式无统一的准则和限定,只要能够对诉讼方的诉讼提议质疑,并且表述自己的合法辩解即可。
1、首部应写明下列内容:
①标题。标题写明刑事(或民事)答辩状,刑事(或民事)被上诉答辩状。前者为第一审案件答辩状,后者为上诉案件答辩状。
②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栏目,直接列写答辩人的基本情况。被告人是公民的,就列写答辩人姓名,性别,年纪,民族,籍贯,职业和住址。有代理人的,挨着另起一行列写代理人,并标明是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还是委托代理人,并写明其姓名,性别,年纪,民族,籍贯,职业和住址。如果是法定代理人,还要写明他与答辩人的关系。如委托律师代理,只写明其姓名和职务。
被告人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法人)的,先列写答辩人及其单位全称和所在地。另起一行列写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其姓名、职务。再另起一行,列写委托代理人及其姓名、职务。
另一方当事人的情况不用单独列写,可在下面的答辩借口说明诉讼人和上诉人是谁,诉讼或上诉的案由是什么。
③写明答辩事由。
第一审案件答辩状和上诉案件答辩状其事由的写法分别。现分别说明如下:第一审案件答辩人是被告人,答辩事由的具体行文为:因××(案由)一案,现提议答辩如下:。上诉案件答辩状的答辩人是被上诉人,答辩状具体行文为:上诉人×××(姓名)因××(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号×事裁判(或裁定),提起上诉,现提议答辩如下:
答辩借口答辩的借口是答辩状的主体部分,写法无统一的限定,肯定要针对原告在诉状中提议的事实和借口,或上诉人在上诉状中提议的上诉请求和借口进行答辩,并可提议相反的事实、证据和借口,以证明自己的借口和观点是正确的,而提议的要求是合法的。
2、尾部和附项写明以下内容:
①呈送的机关。写为此致×××人民法院。
②右下方写明。答辩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年月日。 ③附项。注明证物、书证的名称和件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民事的纠纷,如果实在协商不成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我们可以注意并且了解相关的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民事经济纠纷应诉答辩状范文包含哪些内容
1、标题
写“经济纠纷答辩状”字样。如属二审程序的答辩,要写明“上诉答辩状”字样。
2、答辩人基本情况
依次写明答辩人的单位全称、性质、地址及电话、开户银行、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等。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不必写。
3、案由
要概括写明对何单位或对上诉的何案进行答辩。一般写:“答辩人于 年 月 日收到某法院交来原告人(或上诉人)因某案的起诉状(或上诉状),现答辩如下:”。
4、答辩的理由
这是经济纠纷答辩状最关键的部分。要求针锋相对地明确回答原告人或上诉人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并明确阐明本方对争议事实的主张和理由。
5、答辩意见
在有针对性且充分地阐明答辩理由的基础上,答辩人应提出自己的答辩意见。答辩意见可包括:根据确凿事实与证据,证明己方行为的合理性;依据有关法律条文,说明已方答辩理由的正确性;归纳答辩事实,揭示对方当事人法律行为的谬误;提出对本案的处理意见,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合理的裁决。
6、尾部
结构及写法与起诉状基本相同。但具状人应称“答辩人”。
7、附项
与起诉状基本相同。
二、书写答辩状的注意事项
1.据理反驳。在撰写答辩状时,要依次抓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紧紧抓住对方所陈述的错误事实或者所引用有关法律的错误,建立反驳的论点;第二个环节,是列举客观真实的事实,恰当地证据作为反驳的论据;第三个环节即是经过分析论证,推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2.抓准关键,即找到双方当事人在纠纷案件中争执的 “焦点”、问题的要害,针锋相对地答辩。
3.语言可较为尖锐犀利。答辩状具有的论辩性决定了其语言必然较为尖税犀利,针尖对麦芒,且富有气势。无可争辩的事实加上尖锐犀利、富有气势的语言,必能有助答辩人在诉讼中变被动为主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方的诉讼请求合理、合法,也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承认,绝不能违背事实和法律。
4.注意答辩时限。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10天内提交答辩状;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15日内提交答辩状。因此,被告或被上诉人应在法定期限内尽快提交答辩状,及时行使答辩权利。否则,过期就等于自动放弃自我保护或争取合法权益的机会。
因此在书写答辩状的时候要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可以在庭审的时候对自己更加有利。答辩状的内容不宜过长,其中答辩理由和答辩意见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要认真书写。如果不会写的可以由自己的律师代笔。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