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我国法律规定是不是可以自动离婚
分居满两年就可以离婚了。
第一,分居究竟是怎么回事
分居,指的是夫妻之间因为感情有问题,相互不履行夫妻义务,而分开居住、分开生活的意思。假如有的夫妻因为工作不在一处、因为受教育分开、因为别的原因分开,这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分居。
分居是必须是持续性的,也就是说不能间断,一直延续到现在。假如两个人因为生气分居了半年,然后又和好、复合或者其他原因到一起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即便是三五天、一天,你所谓的分居也已经不具有持续性了。你们的分居就要从最后一次分开开始计算。记住,是最后一次分开,从那之后没再共同生活过。
另外呢,也不排除夫妻之间有一些协议什么的,约定了分居,这也不具有意义,因为原因不是因为感情有问题、两个人有矛盾而导致的。
只有因为夫妻之间有矛盾、因为生气而分居,并且满2年才可以,这才是法院可以判决离婚的情形。
第二,分居可不会导致夫妻关系自动消失哦,也就是说不会导致自动离婚。
我国的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是这样的: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是一种可以判决离婚的情形。还有自上次判决不准离婚之后分居满1年的,也可以是一种情形。但这都是由人民法院来认定,并以此为依据依法判决准许离婚的。而法律上没有哪一条哪一款规定了自动离婚的情形,没有!
第三,夫妻之间婚姻关系的解除方式有三种。
二、婚姻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和诉讼。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够达到离婚的效果,但是诉讼离婚对于当事人而言有一定的条件,只有符合条件,法院才会受理离婚的诉求。比如夫妻一方存在重婚行为的,或者是有**的,这些属于恶劣行为,是可以请求离婚的。
一、离婚中无过错方请求赔偿的情形有几种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二、离婚赔偿与一般赔偿区别
离婚损害赔偿虽然可以用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的四个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但却不能套用一般侵权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离婚损害赔偿与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在其具体内容上是有重大区别的。根据婚姻法第4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它与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侵害主体的特定性。
一般侵权的主体(即加害人)范围较广,包括一切自然人和法人。而离婚损害赔偿的侵权主体是特定的,它只能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配偶一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不能将配偶以外的第三人作为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因而,在离婚损害赔偿中,不存在共同侵权问题。同时,这里所说的配偶,必须是合法婚姻关系的配偶,如果是非法婚姻关系的配偶,也不存在离婚损害赔偿问题。如婚姻关系被确认无效或撤销,其同居期间一方造成另一方损害的(如**致人伤害),则应按一般侵权损害赔偿处理。对于不属于婚姻存续期间所造成的损害,也不能作为离婚损害赔偿处理。如在恋爱期间所发生的侵权损害,在结婚之后离婚时,不能对此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如果因侵权造成损害需要赔偿的,按一般侵权损害赔偿处理。
(二)侵害行为的特定性。
一般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很广,可以包括一切作为和不作为。而离婚侵权行为是特定的,即只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四种法定侵权行为。
(三)被害主体的特定性。
一般侵权的被害主体范围很广,可以包括一切自然人和法人。而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被害主体是特定的,即他只能是婚姻关系中的配偶一方,不可能是其他人。
(四)侵害对象和损害结果的特定性。
一般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既可以是财产,也可以是人身;既可能造成物质损害,也可能造成精神损害。而离婚损害赔偿中的侵害对象只能是人身。其侵权行为只能造成他人人身利益(即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
婚姻中的过错方是指具有法定过错的一方当事人,若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过错,那么就并不能构成这里的过错,自然离婚的时候无过错方也就不能要求过错方作出损害赔偿。而离婚赔偿与一般赔偿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通常符合《婚姻法》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在离婚的时候可以要求过错方作出损害赔偿。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