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民事诉讼举证完成后还有哪些程序?
民事诉讼举证之后的程序通常就是等法院通知开庭的时间,因为举证肯定发生在开庭之前,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没有规定具体的开庭时间,只规定了人民法院需要在开庭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对双方提供的证据,开庭审理过程中还要质证的。
民事诉讼举证后的程序一般是安排开庭时间,举证通常发生在开庭之前,双方完成举证义务后,需要等法院通知开庭的时间。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二、举证期逾期的解决办法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放弃了刚性的“证据失权”规则,以要求当事人及时提出证据的强制性规定,同时辅之以法官的自由心证判断,来审视当事人逾期提出的证据是否可以进入审判。但未细化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形下法官应当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和态度,也没有明确具体训诫的程度和罚款的数额,这有可能会引发关于司法尺度统一和公平性的新疑问。
对于民事诉讼被告举证期间过了怎么办的解答是被告需要向法院解释逾期举证的原因,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而被告逾期的举证内容采纳与否决定权在于法院。所以在举证时限内难以完成举证责任的,最好能向法院提出延长举证时限的申请,避免逾期举证情形的出现。
总的来说,虽然民事诉讼活动中有举证、质证的环节,但是举证之后的程序并不是质证,质证发生在庭审过程中,而举证发生在开庭之前,所以,只要完成了举证责任,原被告只能等法院通知开庭的时间跟地点,开庭之后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双方都要准时出庭。
1、当事人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一款;“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人民法院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二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3、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有义务向法院要求要确认的事实提供证据。根据法律实践可以知道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要求举证责任,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民事案件审理当中,案件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要附带提供相应的证据,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无独有偶,根据法律实践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依据,在《证据规定》中也有相应证明。
一般来说,《证据规定》是针对合同纠纷案件所作出的相关规定,在其中第五条表明提出主张的一方,应该对自己所提出的事实提供有效证据加以证明来证实该事实的真伪性,有利于在法律审判中取得有利地位,并且如果在刑事诉讼中所提出的事实是虚构的,一切相应的法律后果自付,同时举证责任要根据证明对象由双方当事人分担。
举证责任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的第67条第一款,该相关规定作出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所负有的举证责任的相关细节规定,同时也要求人民法院认为案件需要或者是当事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客观证据,应该由人民法院以司法和行政手段进行调查收集。
举证责任的确立是为了更有利于案件的审理,以及更有利于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来证实被告人所述要求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关于谁负有举证责任的问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有明文规定。规定在刑事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具有举证责任,除此之外,被告有责任向人民检察院或法院取证,因此被告人具有举证责任。
关于举证责任的细节性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作出了详细描述。该规定作为处理相关行政案件的依据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被告具有对所提出的申请负有举证责任。
同时规定也表明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相关行政诉求之前,应收集充分的证据。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是在法律允许的期限内未提供相关证据,就不受法律认可,会被法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定位没有证据的事实。如有特殊情况,被告需要及时提前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立案受理,并且在受理后尽快做出调查核实,证实确实因客观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被告无法提出相应证据的,可以适当准许被告延期提供。
更重要的是,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由于事物的多变性和以事实为依据,原告科室时对相关证据进行补充,但必须上报,经法院同意后才可补充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我国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备,体现在举证责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施行,同时关于举证责任由谁承担的相关规定,在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中,规定各有不同。具体看举证责任由谁承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实践决定。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