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调解中改变诉讼标的超过管辖范围怎么办
进行移送管辖。民事诉讼的管辖,指得是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二、移送管辖与管辖转移的区别是什么
1、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移送管辖就其实质而言,是对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对案件管辖权的移送。它是对管辖发生错误所采用的一种纠正措施。移送管辖通常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适用。实质就是从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的,应当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2、管辖权的转移又称移转管辖。是指基于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将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上级人民法院审判,或由上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制度。实质就是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到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对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和补充。
《民诉法》第三十八条 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三、移送管辖需注意的程序问题
1、移送管辖系法院对管辖权的自我判断,受理案件法院以自己无管辖权为由将案件移送给自己认为有管辖权的法院,其移送管辖的做法是正确的;以其他法院管辖更合适等其他原因为由移送是错误的。移送管辖既可以适用于同级法院之间,也可以适用于上下级法院之间。
2、移送管辖只能一次,因此,受移送法院既使认为自己对受理的案件没有管辖权,既不能再将案件移送给其他法院,也不能将案件退回移送法院或者拒绝接受移送,只能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这里的上级法院是指自己的上级法院。
3、移送管辖的期限。《民诉解释》第35条规定,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未应诉答辩,人民法院在一审开庭前,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4、管辖恒定问题。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以受理案件时有无管辖权为标准,即受理案件时有管辖权的法院受案后,根据管辖恒定原则,其管辖权不受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变更以及行政区划变更的影响。此外,《民诉解释》增加了关于管辖恒定的适用,即该解释第3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管辖异议审查后确定有管辖权的,不因当事人提起反诉、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等改变管辖,但违反级别管辖、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按第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审查。
5、根据《民诉解释》第36条的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是有义务为人民解决法律纠纷的,前提是在提起诉讼的之前,一定要找有管辖范围的人民法院,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自己不知道法院有没有管辖权,可以先打电弧确认一下,案件比较复杂的建议找个资深律师。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
(一)在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以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巳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在执行中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以**、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依进行的;
(四)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围困、扣押、殴打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五)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妨害或者抗拒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如何认定
1、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首先,妨害公务罪指向的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本罪指向的对象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其次,妨害公务罪的方法必须是用**、威胁的方法,而构成本罪不要求用这种方法。但是,往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往往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到现场强制执行判决、裁定时
(如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强制搬迁时),当事人用对执行人员实施**的方法阻碍执行,这既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又具有妨害公务的特征,通常认为,对执行人员使用**,目的是阻碍执行判决、裁定,因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更为恰当。
2、本罪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的界限
当事人以**阻止司法工作人员执行判决、裁定,其**程度应以造成轻伤害为限度,如果行为人在抗拒判决、裁定执行过程中将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打成重伤甚至杀害的,则应按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罪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处理。
拒不执行判决裁决构成犯罪,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中执行难的问题,对于当事人的权益保障最后一步就是对判决的执行,只有实际执行之后,才能够真正的保护到当事人的权益。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