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律师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法律视角下的“净身出户”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与过错认定
法律上并未将出轨行为明确列为影响财产分割或损害赔偿的法定事由。在法庭上,出轨通常被视为一种过错,但仅此并不能直接导致一方在财产分割时完全失去任何共同财产。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离婚诉讼中的“净身出户”现实与法律之间的距离
当夫妻双方走到离婚这一步时,许多人会问“他出轨了,我能让他净身出户吗?”所谓的“净身出户”,在民间是一种通俗说法,指的是离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不得到任何共同财产。然而,在法律上,这一诉求能否得到支持,还有待探讨。
离婚时能否要求对方净身出户?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律上并没有“净身出户”这一概念。考虑到夫妻共同生活和共同财产的性质,法律上若完全剥夺一方的财产权利,则显得过于严厉。出轨行为虽然被视为过错,但在财产分割时,法官会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给予无过错方更多的财产,但让对方完全得不到任何财产在实践中很难实现。
签协议约定净身出户有效吗?
理论上,夫妻双方自愿签订的协议,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是可以被认定为有效的。然而,具体到协议能否产生法律强制力,还需对其约定性质进行具体判断。我国法律保护婚姻自由,因此,任何干涉婚姻自由的协议都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法律上的其他救济方式
尽管夫妻双方在婚内对财产的约定可能存在效力问题,但法律上仍会对无过错方进行保护。除了在诉讼中法官会照顾无过错方,让过错方少分财产外,还有其他法律救济方式。例如,无过错方有权在离婚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等重大过错行为。
,法律上并不存在“净身出户”这一概念。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建议了解法律规定,以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难以判断的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律师团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