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遗嘱继承与遗赠的主要区别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遗嘱继承与遗赠虽然都是通过遗嘱来处分财产,但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遗嘱继承与遗赠的主要区别点
主体不同
遗嘱的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而遗赠的受遗赠人则可以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主体承担的义务不同
遗嘱的继承人不仅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还需承担清偿被继承人债务的义务;而受遗赠人通常无需承担此类义务。
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
遗嘱继承人可以直接参与遗产分配,直接取得财产;而受遗赠人则通常不直接参与分配,而是从遗嘱执行人或遗嘱继承人那里取得遗产。
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
遗嘱继承人需在遗产处理前明确表示是否放弃继承,未表示的则默认接受;受遗赠人则需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表示,否则视为放弃。
遗赠纠纷的处理
遗赠纠纷多发生在遗赠人或法定继承人的继承过程中。处理遗赠纠纷时,首先要确认遗赠协议的有效性。如果遗赠协议是在自愿、明确、清醒且无胁迫的情况下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制定的,并且符合法律对遗嘱的要求,则应尊重遗赠人的意愿。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不能是财产义务(如债务)。受遗赠权不能由他人代为行使。如果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其受遗赠权自然消失。如果受遗赠人不愿接受遗赠,也不能将遗赠财产转给他人。但若受遗赠人在接受遗赠后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接受遗赠的权利将转移给其继承人。
清偿遗赠人的债务应优先于执行遗赠。遗赠人行使遗赠权时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因此,遗赠作为一项遗产处分,必须符合这一规定。
遗赠是公民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民事行为。虽然遗赠与遗嘱继承在形式上相似,但它们在法律性质和执行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