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民法典通解通读》第三十七期遗产分配规则全解析
《民法典通解通读》第三十七期如约而至!在上期内容中,我们共同探讨了《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类型的规定。本期,我们将深入探讨遗产分配的规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法律知识。
专家解读继承编中的遗产分配规则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龙翼飞教授,继续为我们解读《民法典》继承编的相关规定,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继承规则谁有资格继承,如何分配遗产
嘉宾
龙翼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在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亲属间因争夺遗产而大打出手。那么,在法律上,继承遗产有哪些规则?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哪些人没有资格继承?遗产应如何按照顺序继承和分配?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之间在分配遗产时是否有区别?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本期内容中一一解答。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律的碰撞
我国传统文化中,法定继承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遗嘱继承则相对较少。因此,《民法典》中用多项条文详细规定了法定继承时的遗产分配额度和继承顺序。
同一顺序继承人的遗产分配均等原则与特殊情况
《民法典》继承编第1130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继承顺序法定继承人的优先级
《民法典》继承编第1127条对继承顺序做出了规定,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一)配偶、子女、父母;(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果被继承人无上述继承人,《民法典》继承编第1129条对其作出了补充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抚养义务与被继承人的意愿尊重与平衡
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被继承人有固定劳动收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劳动能力,不要求继承人赡养或履行抚养义务。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并非继承人主观原因造成,而是被继承人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不属于未尽赡养义务。
小案例遗产纠纷中的公平与正义
2021年1月4日,南通市某法院宣判了一起遗产纠纷案,这是南通法院适用《民法典》宣判的第一案。该案中,被告黄某非朱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因朱某的养子张某长期居住海外,故由黄某负责照顾老人。2020年朱某去世,张某在办理后事过程中,发现黄某曾在照顾老人数年间,将对方银行卡内的23万余元取出,于是诉至法院要求黄某返还。
经法院审理认定,这笔款项的性质应属于遗产。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第1131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黄某几乎尽了照顾朱某晚年生活的全部义务,因此判决酌情按40%的比例确定黄某应得的遗产份额为12万元,其余11万余元返还张某。
倡导性法律原则共同生活与互爱互助
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多分,符合《民法典》要求的倡导性法律原则,对这类继承人适当增加遗产分配额度,从而鼓励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互爱互助。但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生活能力却不工作,以“蚕食”父母财产为生活来源的“啃老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典》继承编的司法解释一规定,对这类继承人应当不分或者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