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在婚姻关系走到尽头时,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离婚后财产分割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妥善处理。本文将围绕离婚后财产分割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分割,即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形成的共同财产,应当平均分配。但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贡献程度、子女抚养情况等因素,对财产进行合理调整。
案例一:甲乙双方婚后共同购买了一套房产,离婚时,甲乙双方均主张房产的所有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考虑到甲乙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房产的贡献程度,以及甲方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较高,最终判决甲方获得房产的所有权,但甲方需向乙方支付相应的财产折价款。
财产分割的具体范围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范围包括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形成的共同财产。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 财产性收入:如工资、奖金、津贴、股息、红利等。
2. 财产性支出:如购房、购车、投资等。
3. 财产性权益:如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
4. 其他共同财产:如家具、家电、珠宝、艺术品等。
案例二:丙丁双方婚后共同经营一家公司,离婚时,双方对公司的股权分割产生争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考虑到丙方在公司中的实际贡献较大,且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最终判决丙方获得公司股权的60%,丁方获得40%。
财产分割的特殊情况
1. 遗嘱或赠与: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有一方通过遗嘱或赠与方式获得财产,该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参与共同财产分割。
2. 离婚协议: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可以自行协商财产分割事宜,达成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严格按照协议履行。
3. 离婚损害赔偿:如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过错,导致离婚,另一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损害赔偿的金额及方式,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案例三:戊己双方离婚时,戊方发现己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存在婚外情。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考虑到己方的过错,判决己方向戊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损害赔偿金。
离婚后财产分割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夫妻双方的利益。在处理财产分割事宜时,双方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妥善解决纠纷。如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