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现象日益普遍。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下,离婚时涉及到的财产分割问题变得尤为复杂。本文将探讨与老人住在一起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相关法律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现实生活中,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往往涉及到财产的共有问题。例如,甲乙两人系夫妻,甲的父母与甲乙共同居住在一套房产中。该房产系甲乙婚后购买,登记在甲乙名下。甲乙离婚时,如何处理这套房产的归属,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形成的财产。具体到本案中,甲乙婚后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然而,甲的父母与甲乙共同居住,甲的父母对该房产的贡献亦不容忽视。
案例:甲乙两人离婚,甲的父母与甲乙共同居住在一套房产中。甲乙婚后购买该房产,登记在甲乙名下。甲乙离婚时,甲的父母要求分割该房产。法院审理认为,甲的父母虽然未在购房合同上签字,但实际居住并支付了部分生活费,对房产有一定的贡献。最终,法院判决甲乙离婚,房产归甲所有,甲需支付甲的父母一定的经济补偿。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财产的来源:判断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关键在于财产的来源。如果财产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 财产的登记情况:房产证上的名字是判断财产归属的重要依据。但实际居住情况和贡献程度也是法院考虑的因素。
3. 财产的贡献程度:在共同居住的家庭中,老人对家庭生活的贡献程度,如支付生活费、照顾孙辈等,也是法院分割财产时考虑的因素。
4. 财产的性质:房产、存款、股票等财产的性质不同,分割时需根据财产的性质进行合理划分。
5. 双方的实际情况: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会考虑双方的经济状况、子女抚养权等因素,以确保分割结果公平合理。
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会尽量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对于与老人共同居住的房产,法院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分割方式:
1. 将房产归子女一方所有,子女一方支付老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2. 将房产分割为两部分,子女一方与老人各得一部分。
3. 将房产出售,子女与老人按照实际贡献程度分配售房款。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因此,在处理与老人住在一起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时,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合理主张自己的权益。同时,子女与老人在共同居住期间,应当注重沟通,避免因财产问题引发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