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的规定,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受侵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了解,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正面临着对企业员工试用期管理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误解。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企业员工试用期管理存在哪些误区?
1.仅口头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自该日起,企业与新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如果公司和新员工口头约定试用期但未签订书面合同,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超过一个月的,公司需要支付工资新员工未签订书面合同的金额。双倍工资。由于双方已建立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
公司如要解除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必须提前三十天通知员工,并支付工资经济补偿。
2.先签订试用期合同,试用期满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企业与新员工签订试用期合同。合同仅规定试用期,并未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合同本质上是一种短期劳动控制没有试用期的行为。这样的合同根本不能产生试用期的法律效力。企业因职工在试用期内不符合用工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合同。由于该合同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合同签订次数来看,算作一次合同签订。试用期满后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视为连续两份固定期限合同。续订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除外)。
3.试用期满后,试用期延长一定期限。公司与新员工已约定试用期。公司觉得试用期太短,不理解员工的表现不够好,所以常常会做出试用期满后,延长一定期限试用期的决定。这个决定是非法的。法律明确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个试用期。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试用期较短,企业与员工首次约定的试用期通常是法律允许的期限上限。试用期延长到一定期限的,属于违法试用期。企业违法设定试用期的,应当向职工支付违法设定试用期的赔偿金。
4.一年的劳动合同期限最多只能设置为一个月的试用期。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但一些企业HR仍然沉浸在错误的认识中。法律规定,劳动合同订立的m 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一年以上”包括一年,也就是说如果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可以设定两个月的试用期。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劳动合同期限一年零一天,试用期两个月”等荒唐条款。
5.试用期内,公司可以无故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员工可以提前三天通知公司,无需任何理由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一些企业也认为企业可以无故解除员工劳动合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用工条件或者有本法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情形的,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现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不得无故任意解除劳动合同。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适用一个月以上;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仅限于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少于三个月。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不设立试用期,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的工资。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试用期内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劳动者除有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说明原因向员工说明原因。
以上知识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企业员工试用期管理误区包括仅口头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先签订试用期合同,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先签订试用期合同,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如需法律帮助,读者可前往智芒网咨询。智芒网有专业律师为您解答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