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交通事故频发,其中开车撞人导致的伤残鉴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本文将围绕开车撞人后的伤残鉴定程序、法律规定以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一、伤残鉴定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在确定赔偿责任时,伤残鉴定是一项重要的程序。伤残鉴定是指对交通事故受害者因事故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功能障碍等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伤残等级。
二、伤残鉴定程序
1. 提交鉴定申请: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交通事故处理部门提出伤残鉴定申请。
2. 鉴定机构选择:鉴定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共同的鉴定机构,也可以由交通事故处理部门指定。
3. 鉴定过程:鉴定人员根据受害者的伤情、病历等相关资料,对其进行身体检查,评估其损伤程度和功能障碍。
4. 鉴定:鉴定机构根据鉴定结果,出具伤残等级鉴定。
5. 鉴定异议:当事人对鉴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鉴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鉴定机构申请重新鉴定。
三、案例解析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开车撞人伤残鉴定案例:
案例:2019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撞上了一名行人。事故发生后,行人被送往医院救治,诊断为左腿骨折、右肾挫裂伤。经过治疗,行人左腿恢复良好,但右肾功能受损,导致肾功能不全。受害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肇事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损失。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对受害者的伤残等级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受害者右肾功能不全,构成六级伤残。根据鉴定,法院判决肇事者赔偿受害者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50万元。
伤残鉴定对赔偿的影响
伤残鉴定是确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根据鉴定,法院可以确定受害者的伤残等级,进而计算出赔偿金额。伤残等级越高,赔偿金额越大。此外,伤残鉴定还可以为受害者争取到相应的赔偿项目和标准,如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
注意事项
1. 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应当及时就医,保存好相关病历资料,为伤残鉴定提供依据。
2. 受害者应当在法定时限内提出伤残鉴定申请,以免影响赔偿权益。
3. 在鉴定过程中,受害者应当如实陈述伤情,配合鉴定人员进行检查。
4. 当事人对鉴定有异议时,应当及时提出重新鉴定申请,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们可以看出,开车撞人后的伤残鉴定对于维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伤残鉴定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