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在婚姻关系中,出轨行为往往成为夫妻双方离婚的导火索。关于出轨方在离婚时是否享有财产分割权,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对此进行探讨。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进行分割。那么,出轨方是否应该享有财产分割权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甲乙两人于2005年结婚,婚后共同购置了一套房产。2010年,甲发现乙有出轨行为,双方感情破裂。2015年,甲乙双方协议离婚,甲要求乙放弃财产分割权。乙不同意,认为自己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也有贡献,应享有财产分割权。最终,法院判决甲乙双方共同财产按照各自贡献比例进行分割。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出轨方在离婚时并非一定丧失财产分割权。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法律规定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对家庭的贡献、子女抚养需要等情况,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分割。”由此可见,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出轨方丧失财产分割权。
二、实际贡献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创造了家庭财产。出轨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可能对家庭财产的增加有实际贡献。例如,出轨方在婚姻期间努力工作,为家庭创造了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出轨方理应享有财产分割权。
三、公平原则
离婚时,财产分割应遵循公平原则。如果出轨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家庭有较大贡献,而另一方在婚姻期间有过错,那么按照公平原则,出轨方应享有财产分割权。
子女抚养
在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权是法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出轨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子女抚养有较大贡献,那么在财产分割时,法院可能会考虑这一因素,给予出轨方一定的财产分割权。
,出轨方在离婚时并非一定丧失财产分割权。具体是否享有财产分割权,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实际贡献、公平原则以及子女抚养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公正判决。因此,在处理出轨方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