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轻微事故逃逸顶包怎么处理😨🚗🚨(28字)

2025-09-15
文律师
文律师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非机动车事故责任划分如下:

非机动车撞机动车责任,以交警部门认定为准。

主要责任责任划分标准如下: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首先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所有赔偿责任依据的开始。

对于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人身损害,主要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精神损害赔偿等。

建立的基础是伤残等级鉴定基础之上。

伤残等级鉴定是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

伤残等级后确认后,依据当地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受害人的年龄、户籍来确认各项赔偿责任。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伤亡,可以聘请律师。

由此可见,机动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必须立即停车,这是肇事驾驶人首要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然而有些机动车驾驶人却因为法制意识淡薄,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心存侥幸,不但不停车,反而弃车而逃或者驾车逃逸,以逃避自己的法律责任。

由于肇事逃逸使事故现场不复存在,导致事故责任难以认定或者无法认定,所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1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又没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但还应根据情况区别处理:

1、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且不得移动车辆:

(1)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2)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3)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4)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2、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符合条件的,可以移动车辆: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并具有法定的可以移动车辆的,当事人可以在报警后,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停车位置,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处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更多 法律 相关法律知识

交强险费用多少?🚗 撞车理赔额外赔偿多少?💰🎯
一、车祸赔偿新标准有哪些?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025-09-16
【2025车祸赔偿新标准🚗交强险赔偿明细📝】😊
一、车祸赔偿新标准有哪些?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025-09-16
2025车祸赔偿新标准揭晓🎯交强险赔偿明细一览🔍!
一、车祸赔偿新标准有哪些?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025-09-16
驾照吊销网上显示🚫二次无证驾驶需上法庭吗?🤔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依法扣留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
2025-09-16
交通事故索赔攻略🚗协商误工费技巧👍28字内!
有退休工资还能领取交通事故赔偿。退休年龄不能与劳动能力划等号,对超过退休年龄人员的误工费,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超过退休年龄确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误工费不予支持;对受害人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未丧失劳动能力
2025-09-16
借车给无证驾驶者处罚🚔后果严重😱🚫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责任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