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企业名下房产过户要求有哪些?
企业房产过户费用是很多公司需要支付的一种费用。其中包含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契税3%、个人所得税1%以及手续费。下面为大家讲讲企业房产过户费用是怎么计算的。公司产权的房屋不管年限,不管类型,公司房产过户双方都需要交税的,公司房产过户税费包括公司需交税和个人需交税两部分,分别是:
公司需交税:
1、营业税:(评估价-原价)乘5.5%。
2、土地增值税:(评估价-原价)乘30%至60%。(注:此点税率为四级累进,按差价越大 税率越高,税率分别是30%、40%、50%、60%)
买方需交税:
1、契税:评估价乘3%。
双方需交税:各一仟左右。包括:登记费、房产证工本费、印花税等。
备注:公司房产过户给个人是没有减免政策的,只有做买卖形式是交税最少的交易方式。报税价是你们自己定的。房管局的电脑系统对当地每个区域有一个最低的评估价。你们报的报税价高于那评估价就按你们的价计税。低于的话就按系统的评估价计算。对这评估价最了解的是当地同区域的房产中介,因为他们经常去过户,知道能最低报多少可以通过,所以建议去中介那了解下。
二、企业房产过户流程有哪些?
1、准备资料(企业方需要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司章程、税务登记证书、股东决议、法人的身份证明、被委托人的合法身份证明、房产证、地产证等)。
2、首先要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到当地的房地产交易核心去签订),将双方约定好的条件写在里面,比如怎么付款,分几次付款,一般是签了买卖合同后先首付3成,然后去过户,过户当日付6成,拿到房产证后支付较后的1成。
针对于房屋在企业名下进行相关过户的要求,首先要根据其当地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缴纳一定的税务,其次再进行买卖交易的时候,是需要由公司的相关股东大会来进行决定。然后需要出示相关的资料,才能够在房管局进行相关的过户流程。
一、二手房过户要注意哪些细节
1、核实房屋情况。
了解房屋自然情况,既包括房屋位置、地址、门牌号,还包括面积、户型、格局、结构、朝向、采光、开间、进深等细节,更包括房屋预留物品、装修情况、物业服务、生活配套、商圈环境等。
2、核实产权是否清晰以及卖方手续是否齐全。
房产证是房主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的唯一凭证,卖方必须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买方可以通过查验产权证和产权人身份证来核实卖方及房产的信息,确认无误以避免纠纷;对于持有军官证的房主应格外谨慎,必须核实身份;对夫妻共有或多个共有产权人的房屋,买方应要求在签买卖合同时所有产权人都应到场签字。
3、标明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
在购买房屋时,买方应要求卖方在合同中标明房屋付款时间、付款方式,不能用模糊的口头约定,因为一旦出现纠纷,这种约定在实际中太难取证,所以买方签定合同时要用书面形式确定条款,如有问题可走法律途径来维权。
4、明确违约责任和合理利用补充条款。
购房者要在正规中介公司签署正式购房合同,除合同中对违约情况有所陈述外,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还要就一些一时无法确定的问题增加附加条款,写清楚具体情况以及双方约定,以避免后期麻烦。
5、了解二手房房屋产生的费用是否结清。
有些房主在转让房屋时,其物业费、采暖费、煤气费、电费、水费等有可能因长期拖欠数额不菲。买受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此房,很有可能就要为此买单。建议将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落实到合同中去,并留有尾款,本着谁消费谁清零的原则以此制约。
6、尽量委托正规中介机构或经纪事务所来代理房屋买卖交易。
此渠道能让买卖双方的风险规避到最小,也给购房者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二手房不过户可以吗?
(一)为什么存在不过户的现象
现行政策规定满两年的普通住房可以免营业税,满五年可以免所得税。有些当事人为节省一些费用,约定数年 后再办理房产过户手续。这种做法危害极大,一旦出现纠纷,后悔莫及,不应提倡,不要因小失大。
(二)二手房不过户存在哪些风险
1、房屋不过户双方均可能反悔
随着房价的涨跌变化,由于房价的变动,买卖双方对已交易的二手房最终流产,引发了许多矛盾。如果已经办理了房屋买卖过户手续就不存在这些麻烦了。
2、房屋共有人不同意卖房。
房屋共有人通常指房主的妻子或丈夫,购房者在买房时要房主与共有人都同意才行。如果办理了房屋过户,才可能善意取得该房产。
3、卖房者对房屋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
由于我国对不动产实行的是登记制度,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只能体现债权关系。但由于双方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转移变更登记对核实物权不发生法律效力,房屋的产权人仍然是原出卖人,出卖人仍可以行使房屋所有权人的相应权利,而买房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二手房过户的时候,如果交易的二手房属于“满五唯一”或者“满二”的话,那么可以免除个税或者增值税。因此,有些人为了避税,在购买二手房之后并不会马上过户,而是选择等满五年或者二年,这样做无疑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严重还会导致交易失败,从而因小失大,损害到自身合法利益。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