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可以在医疗期解除劳动合同吗?
用人单位不可以在医疗期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自行辞退是可以的,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在当事人确实有病需要治疗的情况下,只要请病假的时间不超出医疗期,单位应当批准病假并支付病假期间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医疗期内的员工,除非员工有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条的规定,员工劳动者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单位以请病假时间长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至仲裁或诉讼期间的劳动报酬或者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2倍经济补偿金。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员工在医疗期内是可以享受法律规定的相关工资待遇的,但医疗期是有期限的规定的,对于超出医疗期的,并且劳动者无法继续进行工作的,用人单位是可以与劳动者协商来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可以依据上述标准来支付赔偿金。
一、工伤赔偿平均工资怎么算的?
平均工资是按照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如不足12个月,按实际月份平均。
工资是按照应发工资来计算的,并不是在扣除养老保险以及各项补贴后的实发工资计算。
《工伤保险条例》确定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社会保险机构在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和发放多种社会保险待遇时,都是以缴费工资作为计算依据的。对单位而言,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以单位的工资总额为基数;对职工个人而言,则是指由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核定的本人工资为基数。
为了缩小社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差异,在计算本人工资时,需要缩小过高与过低收入人群的缴费差异。《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二、工伤赔偿内容有哪些
(一)用人单位负责赔偿的部分
1,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
2,护理费(护理人工资或护工工资)
3,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
(二)工伤保险基金负责赔偿的部分
1,交通费(实报实销)
2,伙食补助费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4,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5,医疗费;辅助器具费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离退休5年内的,如果劳动者不是因为《劳动合同法》38条为理由而提出解除的每年递减20%。
综合上面所说的 ,工伤赔偿就是属于职工受到工伤需要得到相应的赔偿,而对于在工伤期间也是可以获得停工留薪的待遇,但对于获得的标准就要看自己实际收入为多久,从而可以按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进行计算,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合法权益。
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找律师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