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劳动争议解决流程包括什么
处理劳动纠纷通常涵盖如下几个关键阶段:首要环节是由劳动者与雇主进行双方自行协商并寻求和解之道;若未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向机构内部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请求;如仍然无法取得有效进展或者在达成协议后对方未按照约定行事,则当事人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倘对仲裁决定持有异议,当事人享有权利将争议诉诸至人民法院。
值得一提的是,劳动仲裁乃是进入司法程序的必经之路,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般为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以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为准。如果权利人主张权利、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行为可导致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总之,了解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计算规则对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要注意时效的起止时间和中断情形。
三、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具体流程有哪些
劳动仲裁流程:当事人提出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庭组成并通知双方;进行调查、取证、调解等;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裁决。若一方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
诉讼流程: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起诉状等材料,法院审查后立案;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通知双方;开庭审理,双方进行举证、质证等;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总体而言,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一般劳动争议需先经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才可诉讼。仲裁更注重效率和便捷,诉讼则更具权威性和终局性。在具体流程中,双方需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材料等,以确保程序的顺利进行。
处理劳动纠纷通常涉及几个关键步骤:先由双方协商和解,若不成,可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若调解无效或对方违约,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注意,未经仲裁不得直接诉讼。
劳动争议追溯期三年怎么算的
一、劳动争议追溯期三年怎么算的
关于劳动争议追诉期限为三年的具体计算方式,严谨地说,该日期一般是从当事人意识到或者应该意识到自身权益遭受侵犯的那天开始计算的。在实际操作中,如遇雇主未按照约定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形,那么雇员知晓自身薪资状况遭到拖欠那一刻便可视为追诉期限的起点。然而,若涉及到持续或连续性的劳动争议问题,例如雇主长期未能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则应以相关行为结束之日作为计算起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同样设定为三年。在此期间内,仲裁时效从当事人意识到或者应该意识到自身权益遭受侵犯的那天开始计算。若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提出仲裁请求,仲裁时效将暂时停止计算。待阻碍仲裁时效的原因消失后,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争议赔偿标准三年如何界定
劳动争议赔偿标准三年通常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算,至主张赔偿之日止,期间为三年。具体界定如下:若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在一年内申请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在两年内申请执行,且执行时效在三年之内,那么赔偿标准的三年期限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算。若超过一年才申请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在两年内申请执行,执行时效也在三年之内,此时三年期限从申请仲裁之日起算。总之,要根据具体的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和时间节点来准确界定三年的期限,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仲裁时效两年具体怎么规定的
劳动仲裁时效两年是指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般情况下,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两年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该时效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在劳动争议中,超过仲裁时效,仲裁委可能不予受理,即便受理也可能驳回仲裁请求。所以劳动者要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时效问题而丧失胜诉权。
劳动争议追诉期限通常从当事人意识到权益受侵犯之日起计算,为期三年。若雇主拖欠工资,员工知晓拖欠之时即为起点;持续争议则以相关行为结束日为起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也为三年,并可能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暂停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