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怎么处理?,分娩医疗事故与纠纷

2025-02-05
文律师
文律师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一、医疗事故纠纷怎么处理?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双方自愿协商;

2、申请人民调解;

3、申请行政调解;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

申请人可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申请调解。书面申请的,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和理由等;口头申请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和理由等,并经申请人签字确认。

未经医患双方同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卫生主管部门不得公开进行调解,也不得公开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医疗事故纠纷赔偿费用包括什么?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发生会对患者造成新的人身损害,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为赔偿发生纠纷的,双方可以先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话签订赔偿协议书,如协商不成,则可以找有关部门调解,对调解结果不满的,当事人还可以去法院立案起诉。


分娩医疗事故与纠纷

一、引发分娩医疗事故与纠纷的7原因都有哪些?

引发分娩医疗事故与纠纷的7原因具体如下:

1、分娩方式选择不当,造成伤亡。这主要是因诊断失误,本不宜自然生产却强为之,造成胎儿窒息死亡,生产大出血等事故。

2、催生用药、方法、时机不当,造成母婴伤亡。这是选择自然分娩本无不当,但在分娩中,因过错于子宫口未开全;且并无紧急情况时,不当使用催产素、胎头吸引、产钳助产等手段结束分娩,及产钳助产违反技术规程,操作不当,造成子宫破裂、胎儿伤亡等事故。

3、剖腹产不当,损害患方合法权益。医方为谋取不当利益,要胁孕妇方接受剖腹产,已并非罕事。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有选择此种方式的必要,且医方未征得患方同意的,患方有权要求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错误诊断,导致剖腹产时机不当,致使胎儿不足月出生,造成婴儿健康损害的,构成医疗事故;仅造成患方抚养负担增加的,我们认为,医方应适当承担责任。在任何情形下,造成婴儿父母严重精神损害的,医方应承担责任。因为胎儿在足月出生前,应视为母体的一部分。医方因过错致使其不足月出生,是侵犯孕妇身体权。在实施剖腹产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章,致使母婴伤亡的,构成医疗事故。

4、医方严重不负责,违反观察注意义务,致使孕妇出现的分娩意外或紧急情况,未能及时处理救治,造成妇婴伤亡的,构成医疗事故。

5、违反告知义务,侵犯患方知情同意权,造成不良后果的,医方应承担责任。此类纠纷通常有:胎儿存在先天缺陷而不告之、孕妇身体状况不宜自然分娩而不告之、以及分娩方式的风险与并发症不告知等纠纷。

二、分娩中医方不承担责任的情形

分娩并发症、医疗意外,医方无过失的,不承担责任。下列常见情形,医方不承担责任:

1、孕妇病症危重,虽经及时、恰当的治疗,认真手术仍发生不良后果的,是医疗意外。病情危重如产妇胎盘早期剥离、自发性子宫破裂等。

2、因抢救胎儿或难产及孕妇会阴条件差发生会阴裂伤,经常规修补后无不良后果的,属于并发症。

3、正常分娩、剖腹产,引起髂血管或干肢血栓形成或栓塞者,属于并发症。

分娩医疗事故与纠纷发生之后,医疗机构并不一定就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若事故是由于待分娩者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且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都不存在过错,那么分娩的妇女一般并不能获得赔偿。


医疗事故纠纷怎么处理?,分娩医疗事故与纠纷 相关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