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彩礼民间风俗与法律保护的微妙平衡
彩礼,作为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风俗,虽然并未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实际上,法律对于彩礼的收取和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保护。以下是对彩礼相关法律规定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习俗的法律属性。
彩礼收取的法律边界
1.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现行法律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彩礼不能收取。但《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意味着,虽然彩礼可以收取,但不得以此作为婚姻的附加条件。
2. 彩礼返还的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明确指出,在以下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返还彩礼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哪些财产不能算作彩礼
根据彩礼的目的性,以下行为不能认定为彩礼
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
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
男方及其近亲属与女方及其近亲属礼节性的交往时的赠与;
借婚姻索取财物、骗取财物的行为。
彩礼性质认定的考量因素
1. 当地是否有给付彩礼的习俗
有给付彩礼的习俗是认定彩礼的前提。如果一方按当地风俗给付另一方的财物,一般应认定为“按习俗给付彩礼”。
2. 给付时的目的是否为缔结婚姻
男方婚前给付女方财物时,如果其直接目的与婚姻无关,则不应认定为彩礼。例如,恋爱期间自愿赠与的情形,一般不能主张返还。
3. 给付财物的价值大小
彩礼一般为数额较大的金钱或价值较高的实物。如果男方婚前给付的仅是数额较小的“见面礼”、“过节礼”,或者价值较小的饰物、衣物等,一般均不宜认定为彩礼。
,彩礼作为民间风俗,虽然法律没有对彩礼的具体数额和方式作出具体规定,但我国对于彩礼财产的保护是有明确规定的。在正当情况下,彩礼一旦给出,双方登记结婚后,一般不能要求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