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律师
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民法典规定的婚假天数详解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定婚假为三天。对于符合晚婚条件的夫妇,即在男方年满二十五周岁、女方年满二十三周岁时初婚的,可以在原有三天婚假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周婚假,总计达到十天。这一婚假可以一次性连续享受,且在遇到国家法定假日时,假期将相应顺延,包括周末休息日。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只要其中一方达到晚婚条件,双方均可享受这一增加的婚假。在此期间,工资和奖金将照常发放。
婚假工资的计算方式
在婚假期间,员工将享受带薪休假。对于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除了法定婚假外,晚婚员工还将额外获得七天的假期奖励。关于婚假期间的工资计算,以下为《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的相关规定
若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则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确定。
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则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并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则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婚假的法律依据与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并未提及婚假天数。然而,1980年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中,对婚假和路程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该通知指出,职工本人结婚或直系亲属死亡时,可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且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
此外,对于不在同一地工作的职工结婚,或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情况,可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路程假。途中的车船费等费用,则由职工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