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婚姻关系的变动已成为一种常态。对于二婚夫妻而言,离婚时财产分割问题尤为复杂。本文将围绕二婚夫妻过了五年离婚后财产如何分割的问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进行探讨。
在我国,离婚财产分割遵循平等、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对于二婚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应考虑双方的经济状况、贡献程度、子女抚养情况等因素。
案例一:甲乙双方于2010年结婚,婚后共同购买了房产一套。2015年,双方因感情破裂离婚。离婚时,甲乙双方对房产分割产生争议。甲认为,房产是婚后共同购买的,应按照共同财产分割;乙则认为,房产应归自己所有,因为购房款来源于其父母赠与。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双方婚后共同购买了房产,虽然购房款来源于乙的父母赠与,但赠与行为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最终,法院判决房产归甲乙双方共同所有,按照各自贡献程度进行分割。
在实际操作中,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1. 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应参与分割。但若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了收益,如股票、房产等,收益部分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2. 子女抚养费:离婚时,子女抚养费应根据双方经济状况、子女实际需要等因素确定。子女抚养费不属于共同财产,但应在分割共同财产时予以考虑。
3. 赡养费:离婚时,赡养费应根据双方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赡养费不属于共同财产,但应在分割共同财产时予以考虑。
案例二:丙丁双方于2012年结婚,婚后共同购买了房产一套。2017年,双方因感情破裂离婚。离婚时,丙要求分割房产,丁则认为房产应归自己所有,因为购房款来源于其父母赠与。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购房款来源于丁的父母赠与,但赠与行为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时,考虑到丁在婚姻期间对家庭的贡献较大,法院判决房产归丁所有,但丙应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在处理二婚夫妻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财产分割应遵循公平原则,确保双方利益不受损害。
2. 财产分割应考虑双方的实际需要,如子女抚养、赡养费等。
3. 财产分割应尊重双方的意愿,若双方达成一致,可按照协议分割。
4. 财产分割应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判决结果合法有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婚夫妻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涉及诸多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贡献程度、子女抚养情况等因素,公平、合理地分割共同财产。对于二婚夫妻而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维权,是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