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在婚姻关系中,财产分割一直是离婚案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年之痒往往成为许多夫妻分手的导火索。那么,七年后离婚,财产能否分割呢?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对此进行探讨。
在我国,离婚财产分割遵循平等、公平的原则。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意味着,无论结婚时间长短,夫妻双方在离婚时都有权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七年后的离婚财产分割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案例一:甲乙两人于2010年结婚,2017年因感情破裂离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甲乙共同购买了一套房产。离婚时,甲主张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要求分割。乙则认为,由于结婚时间较长,房产已经升值,应按照各自贡献比例分割。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按照平等原则进行分割。
案例二:丙丁两人于2011年结婚,2018年离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丙丁共同经营了一家公司。离婚时,丙要求分割公司财产。丁认为,由于结婚时间较长,公司已经发展壮大,应按照各自贡献比例分割。法院经审理认为,丙丁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经营的公司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按照平等原则进行分割。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七年后的离婚财产分割并非不可能。但在实际操作中,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财产分割的结果:
1. 财产的来源:如果财产是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且另一方未参与,那么这部分财产可能不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 财产的性质:如房产、车辆等固定资产,在离婚时可能需要考虑升值部分。升值部分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财产分割的结果。
3. 双方的贡献: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对财产的贡献程度也会影响分割结果。如案例中,甲乙、丙丁在共同财产的形成过程中,各自的贡献程度不同,法院在分割时也会予以考虑。
4. 法律规定: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离婚财产分割应遵循平等、公平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法进行分割。
七年后的离婚财产分割并非一成不变。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财产来源、性质、双方贡献等因素,依法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对于离婚当事人而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主张自己的权益,是确保财产分割顺利进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