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最新婚姻法规定离婚时财产分割相关文章
婚姻法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其关于离婚时财产分割的规定,直接关系到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根据最新修订的婚姻法,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式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是“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分割”。这意味着,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这些财产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协商分割。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
在实际操作中,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是财产分割的前提。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这些财产在离婚时,均应纳入分割范围。
在财产分割的具体操作中,法院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夫妻双方对家庭的贡献、财产的来源、子女的抚养情况、夫妻双方的经济能力等。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主要负责家庭事务,对家庭的贡献较大,那么在财产分割时,法院可能会给予其更多的财产份额。同样,如果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主要负责经济收入,对家庭的贡献较大,那么在财产分割时,法院也可能会给予其更多的财产份额。
此外,婚姻法还规定了“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如果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过错,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等,那么在财产分割时,法院可能会对无过错方给予更多的财产份额,以弥补其因对方过错所遭受的损失。
在实际案例中,财产分割的具体操作往往更为复杂。例如,在某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了一套房产,但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离婚时,双方对房产的归属产生了争议。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考虑到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且双方对房产的购买均有贡献,最终判决房产归双方共同所有,并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和对家庭的贡献,确定了各自的份额。
另一个案例中,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经营了一家公司。离婚时,双方对公司的股权归属产生了争议。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考虑到公司是夫妻共同财产,且双方对公司的经营均有贡献,最终判决公司股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并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和对公司的贡献,确定了各自的份额。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婚姻法关于离婚时财产分割的规定,旨在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