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商盾 律师事务所
擅长:医疗纠纷,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劳资纠纷,行政纠纷。
离婚后一年多还能起诉分割财产吗
离婚后财产分割问题一直是法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时未处理的财产,离婚后仍然可以进行分割。这一原则为离婚后一年多仍能起诉分割财产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一规定明确了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即双方协商优先,协商不成则由法院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九条规定,离婚后一年内,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一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离婚后一年内可以起诉分割未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
然而,对于离婚后一年多是否还能起诉分割财产的问题,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实践中,法院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离婚后一年多,一方发现有新的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或者发现离婚时对方隐瞒了夫妻共同财产,仍然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
案例一:张某与李某离婚后,张某发现李某在离婚时隐瞒了一笔共同存款。张某在离婚后一年多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该笔存款。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隐瞒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支持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王某与赵某离婚后,王某在离婚后一年多发现赵某名下有一处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王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该房产。法院经审理认为,该房产确为夫妻共同财产,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离婚后一年多仍能起诉分割财产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发现新的夫妻共同财产或发现对方隐瞒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下。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后起诉分割财产的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离婚后起诉分割财产的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三年,法院将不再受理。
此外,离婚后起诉分割财产还需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当事人应尽可能收集证明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如银行流水、房产证、购车发票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法院判断财产的性质和归属,从而作出公正的判决。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可以聘请律师协助处理离婚后财产分割问题。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收集证据、制定诉讼策略,并在法庭上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离婚后一年多仍能起诉分割财产的情况是存在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发现新的夫妻共同财产或发现对方隐瞒夫妻共同财产。当事人应注意诉讼时效和证据的收集,必要时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